
1.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A. 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B.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
D. A、B、C均正确
答案:D
2.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A.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B.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
C. 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
D.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行为
答案:B
3.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
B.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
C. A和B均正确
D. A正确,B错误
答案:C
4.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D.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
答案:B
5.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D. A、B、C均构成犯罪,但罪名不同
答案:B
6.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行贿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行贿罪”?
A.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
B.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C.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D. A和B正确,C错误
答案:D
7.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贪污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贪污罪”?
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
C.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
D. A正确,B和C错误
答案:D
8. 下列哪项不属于“量刑情节”?
下列哪项不属于“量刑情节”?
A. 犯罪的手段
B. 犯罪的时间、地点
C. 犯罪的对象
D. 犯罪后的态度
答案:C
9. 关于“自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自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才是自首
B.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C. A和B均正确
D. A正确,B错误
答案:C
10.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单位犯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单位犯罪”?
A. 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实施犯罪
B. 公司实施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的犯罪
C. 公司实施与个人犯罪相同的犯罪
D. 公司在履行单位职责或业务活动过程中实施的犯罪,但刑法未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
答案:B
11.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过失犯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过失犯罪”?
A. 故意犯罪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B.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C. 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
D. B和C均正确
答案:D
12. 关于“累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累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B.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C.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D. 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答案:C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主刑”?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主刑”?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罚金
答案:D
14.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必须满足的条件不包括?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必须满足的条件不包括?
A. 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B.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C. 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D. 防卫人主观上具有防卫意图
答案:C
15.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同犯罪中,每个犯罪人的行为都必须达到犯罪既遂
B. 共同犯罪中,只要有一人达到犯罪既遂,全体成员均构成既遂
C. 共同犯罪仅指两人以上共同实施故意犯罪
D. 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相互独立,不受他人影响
答案:C
16. 下列哪项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
下列哪项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
A. 故意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B. 因过失未履行应尽职责导致危害结果
C. 法律要求行为人履行某种特定义务,且行为人能够履行而不履行
D. 行为人未按照道德规范行动
答案:C
17.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A. 走私武器、弹药等违禁品
B. 走私淫秽物品
C.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
D. 走私国家限制进口或者税收优惠的货物、物品,偷逃应纳税额数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
答案:D
18. 刑法中关于“数罪并罚”的原则不包括?
刑法中关于“数罪并罚”的原则不包括?
A. 并科原则
B. 吸收原则
C. 限制加重原则
D. 折中原则(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刑罚)
答案:D
19.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A.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B. 故意破坏交通工具,造成严重后果的
C.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
D.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答案:A
20. 刑法中关于“单位犯罪”的双罚制是指?
刑法中关于“单位犯罪”的双罚制是指?
A. 只处罚单位不处罚直接责任人员
B. 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
C.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D. 对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答案:C
21.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伪造货币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伪造货币罪”?
A. 出售伪造的货币
B. 购买伪造的货币
C. 持有伪造的货币
D. 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
答案:D
22. 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不包括?
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不包括?
A.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B.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C. 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D. 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答案:B
23.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B.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C. 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
答案:B
24. 刑法中关于“自首”的成立条件不包括?
刑法中关于“自首”的成立条件不包括?
A.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B.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C.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D. 接受审查和裁判
答案:C
25. 刑法中关于“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指?
刑法中关于“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指?
A. 所造成的损害等于所避免的损害
B. 所造成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C. 所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但出于无奈
D. 所造成的损害与所避免的损害无法比较
答案:B
26.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A. 故意杀人后毁坏被害人的财物
B. 盗窃后为掩盖罪行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
C.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D. 因过失造成公私财物损失
答案:C
27. 刑法中关于“假释”的适用条件不包括?
刑法中关于“假释”的适用条件不包括?
A.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B.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C. 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D. 多次犯罪,主观恶性深
答案:D
28. 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
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
A. 在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之前进行防卫
B. 在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之后进行防卫
C. 在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进行防卫
D. 在不法侵害行为结束后进行防卫
答案:C
29.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A.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
B. 入户抢劫
C. 携带凶器抢夺
D. 盗窃后为防止被害人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
答案:D
30. 刑法中“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不包括?
刑法中“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不包括?
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 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
C. 犯罪未得逞
D. 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答案:B
31. 下列哪项不属于“管制”的执行特点?
下列哪项不属于“管制”的执行特点?
A. 不予关押
B. 劳动改造
C. 实行社区矫正
D. 由公安机关执行
答案:B
32. 刑法中“过失犯罪”的特点是?
刑法中“过失犯罪”的特点是?
A. 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危害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
B. 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C. 行为人故意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D.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答案:B
33.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刑法中的“故意杀人罪”?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刑法中的“故意杀人罪”?
A. 过失致人死亡
B. 防卫过当导致他人死亡
C.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D. 正当防卫导致不法侵害人死亡
答案:C
34.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 疑罪从无原则
答案:D
35.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受贿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受贿罪”?
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
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C.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
D. A、B和C均正确
答案:D
36. 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
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
A. 犯罪的各种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B.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
C. 犯罪的主体和客体
D.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答案:A
37.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B. 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
C. 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D. A和C均正确
答案:D
38. 刑法规定,对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哪种刑罚?
刑法规定,对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哪种刑罚?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死刑
答案:D
39.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A.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答案:A
40.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A.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
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
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
D. 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
答案:A
41.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D.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
答案:A
42.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
B.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C. 故意杀人
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
答案:A
43.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受贿罪中的“斡旋受贿”?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受贿罪中的“斡旋受贿”?
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
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
C.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答案:A
44.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组织卖淫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组织卖淫罪?
A. 组织他人卖淫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D.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数额较大
答案:A
45.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
A. 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
B.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C.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D.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答案:A
46.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强奸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强奸罪?
A. 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D.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答案:A
47.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A.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
B.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
C. 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
D.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
答案:B
48. 以下哪项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以下哪项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A. 故意剥夺他人财产权利
B. 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C.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D.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答案:B
49.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A.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
答案:A
50.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A. 已经着手实行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答案:A
51.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A.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答案:A
52.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
A.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
答案:A
53.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A.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故意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答案:A
54.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情节?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情节?
A. 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答案:A
55.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遗弃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遗弃罪?
A.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答案:A
56.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A. 由于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D. 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
答案:A
57.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
A.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答案:A
58.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A.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
D. 非法持有枪支
答案:A
59.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招摇撞骗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招摇撞骗罪?
A.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
答案:A
60.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A.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D. 盗窃公私财物
答案:A
61.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
A. 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
B. 故意杀人
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D.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
答案:A
62.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A.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B. 故意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C.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枪支
D.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A
63.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A.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B. 故意破坏交通设施,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C.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携带枪支进入公共场所
D.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A
64.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A. 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B. 故意破坏电力设施,危害公共安全
C. 违反爆炸性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
D.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A
65.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A.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B. 故意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
C.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
D.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A
66.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A.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B. 故意破坏交通工具,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C.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制造、买卖枪支
D.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A
67.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 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B. 故意破坏交通设施,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
C.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
D.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A
68.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A. 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
B. 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
C.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
D.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A
69.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爆炸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爆炸罪?
A. 故意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
B. 故意针对不特定多数人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
C. 违反爆炸性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
D. 过失引起爆炸,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B
70.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决水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决水罪?
A. 故意破坏交通设施,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
B. 故意决水,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
C.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
D.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B
71.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放火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放火罪?
A. 故意破坏交通设施,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
B. 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
C. 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
D. 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B
72.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A.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
B.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C. 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
D.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
答案:C
73.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以下哪项行为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A. 非法持有、私藏国家禁止的管制刀具
B.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
C. 盗窃枪支、弹药,危害公共安全
D.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B
74.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A.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但数量较小
B. 非法持有毒品,数额较大
C. 容留他人吸毒
D.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且数量较大
答案:D
75.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A.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但情节显著轻微
B. 伪造证据干扰执行
C. 隐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
D.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
答案:D
76.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
A.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但情节显著轻微
B. 伪造证据帮助犯罪的人逃避法律制裁
C. 当事人自己逃匿
D.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
答案:D
77.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A.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但情节显著轻微
B. 指使他人作伪证
C. 当事人自己毁灭证据
D.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答案:D
78.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
A.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但情节显著轻微
B. 指使他人作伪证
C. 毁灭证据
D.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
答案:D
79.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
A.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但情节显著轻微
B. 盗窃居民身份证
C. 抢夺居民身份证
D.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
答案:D
80.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A.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但情节显著轻微
B. 盗窃公司印章
C. 抢夺企业印章
D.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
答案:D
81.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A.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但情节显著轻微
B. 盗窃国家机关公文
C. 抢夺国家机关公文
D.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
答案:D
82.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A.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但情节显著轻微
B. 盗窃国家机关公文
C.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
D.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答案:D
83.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A.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但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显著轻微
B.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C.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
D.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答案:D
84.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A.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显著轻微
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
C. 强拿硬要公私财物,但数额较小
D. 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
答案:D
85.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
A. 聚众斗殴,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
C. 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但情节显著轻微
D. 聚众斗殴,且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
答案:D
86. 下列属丁类罪名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交通肇事罪
C侵犯财产罪
D妨害公务罪
E非法经营罪
答案:AC
87. 甲某日实施了杀害乙的行为,当时致乙重伤,被他人送往医院 一周后,抢救无效,乙死亡 甲的故意杀人罪就是隔时犯
A错
B对
答案:B
88.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是
A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B二者含义相同
C二者有一定的联系
D二者没有联系
答案:A
89. 某县民政局局长王某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将国家拨给的救灾款50万元借给其弟弟用于支付货款,一年后才归还,给救灾工作造成了重大损失 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挪用特定款物罪
A错
B对
答案:A
90. 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是
A罪名和罪状
B罪名和法定刑
C罪状和法定刑
D罪名和刑罚
答案:C
91. 犯罪都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因此对任何犯罪都必须予以刑罚处罚
A错
B对
答案:A
92. 下列犯罪的规定.属于简单罪状的是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
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
C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D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答案:C
93. 为了谋取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不会构成行贿罪;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受财物的行为也不成立受贿罪
A错
B对
答案:A
94. 《刑法》第227条规定,对犯倒卖车票、船票罪的,并处或单处票证价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上述法条属于哪种法定刑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C浮动法定刑
D自由裁量的法定刑
答案:C
95. 下列关于社会危害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危害性是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
B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C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D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E社会危害性纯粹是一种客观的判断
答案:ABC
96. 在罪状中指明要参照其他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来确定某·犯罪的构成特征,那么,该罪状属于
A简明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答案:D
97. 关于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说法正确的有
A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C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D.为他人实际谋取了利益
E亲自收受他人财物
答案:ABC
98.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有
A国家机关
B国有公司
C国有企业
D事业单住
E人民团体
答案:ABCDE
99. 《刑法》第285祭与第286条分别规定了非法人侵汁算机系统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7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此条规定属于
A法律拟制
B法条竞合
C注意规定
D提示条款
答案:C
100. 犯罪的特征有
A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阶级性
D刑法确定性
E依法应受刑罚处罚性
答案:BE